您所在的位置: 上海金牌刑辩律师-知名刑事辩护律师-取保候审律师-邢环中律师 >律师文集
邢环中律师,上海金牌刑事辩护律师【手机(微信):13918930001】,华东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硕士,上海知名律所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,专职代理刑事辩护、看守所会见、申请取保候审、适用缓刑、无罪辩护等刑事业务。承办... 详细>>
律师姓名:邢环中律师
手机号码:13918930001
邮箱地址:309031616@qq.com
执业证号:13101200810151520
执业机构:上海金茂凯德律师事务所
联系地址:淮海中路300号香港新世界大厦13层
很多人分不清"看守所"和"监狱",觉得都是关人的地方。实际上,二者在职能、管理、环境乃至关押者的心理状态上都有显著差异。
一、法律定位不同:临时与长期
看守所:相当于“临时羁押站”,由公安机关管理。主要关押两类人:
未决犯:案件还在侦查、起诉或审判阶段,尚未被法院定罪的人;
已决犯:刑期在3个月以下,或剩余刑期不足3个月的短刑犯。
监狱:属于司法行政部门管理,是执行长期刑罚(如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)的场所。只有经法院正式判决且刑期超过3个月的罪犯才会被移送至此。
二、生活环境对比:短暂与规范
看守所:
空间局促:十数人甚至二三十人共居一室,活动受限,要坐板(静坐),放风时间短或无条件放风;
生活单调:以等待诉讼程序为主,日常以学习法律、简单劳动为主;
管理严格:禁止家属直接探视,仅律师可会见未决犯。
监狱:
设施完善:有劳动车间、教育课堂、图书馆等,作息规律;
注重改造:服刑人员需参与劳动、接受技能培训和心理辅导;
探视权明确:家属可按规定定期会见,表现良好者还可能获得减刑。
三、关押者的心态:煎熬与适应
看守所里的焦虑煎熬:
1、心里没底最要命
不知道自己会判几年,整天担心"会不会坐牢?要关多久?"。有人天天掰着指头算开庭日子。
2、信息黑洞让人慌
接近与世隔绝,全靠律师和新进来的人传消息。有人因为焦虑过度,头发大把掉。
3、人际关系更紧张
关着各种案情的人,盗窃的、打架的、经济犯罪的都混住,容易起冲突。
监狱里的长期煎熬:
1、数着日子等出监
知道具体刑期后,很多人会做"倒计时日历"。但漫长的刑期容易让人麻木,特别是无期徒刑的,前两年最难熬。
2、改造压力实实在在
每天要完成劳动指标,学习法律知识。表现不好影响减刑,有人因为压力大偷偷哭。
3、与社会脱节的恐慌
蹲了十几年的人,听说外面都用智能手机了,会担心出去后跟不上时代。但表现好的能学技术,反而有盼头。
四、法律的人道主义:改造重于惩罚
无论是看守所还是监狱,我国法律均规定需保障在押人员的基本权利(如饮食、医疗)。监狱更以“改造”为核心目标,通过劳动和教育帮助服刑者重返社会。
结语:
监狱与看守所的差异,折射出法律对“嫌疑”与“定罪”的严格区分。它们的本质并非单纯惩戒,而是通过司法程序维护公平,同时给犯错者重生的机会。普通人或许一生无需接触这些地方,但了解其区别,既能避免误解法律,也是对自我行为的警示——自由之珍贵,往往在失去时才被真正察觉。
免责声明: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。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,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